国家卫健委 | 国家疾控局 | 陕西省卫健委 | 宝鸡市卫健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标题文档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知识 > 大众人群丙肝防治宣传教育核心信息

大众人群丙肝防治宣传教育核心信息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编辑:佚名 作者:佚名 点击数:2488 更新时间:2024-02-27 08:28:59   


1.危害性认识

 

(1)丙肝是一种以慢性隐匿性感染为主、对健康危害较大的传染病,目前没有有效预防的疫苗。

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常呈隐匿性感染状态。丙肝慢性化率高达60-80%,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15-2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健康和生命危害较大。吸毒、嗜酒、高脂高糖饮食、合并乙肝病毒或艾滋病病毒感染等可促进疾病进展。目前为止,尚无有效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

 (2)我国丙肝病毒感染人数众多,传染源广泛存在。

估计我国感染丙肝病毒人群规模约760万。目前每年发现并报告丙肝病例约20万例。丙肝患者作为传染源在人群中广泛存在。


微信图片_20240227082144.png


2.预防知识


(1)丙肝病毒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和物品都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及针刺、纹身、扎耳孔、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

丙肝病毒可经性途径传播,特别是多性伴及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者感染丙肝病毒的危险性更高。

丙肝病毒可以通过母婴途径传播,母亲体内丙肝病毒量高时可增加垂直传播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40227082151.png


(2)拒绝毒品、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丙肝的根本措施。

掌握预防知识、拒绝危险行为,做好个人防护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共用注射器注射吸毒是造成丙肝感染的高危行为,不要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可有效减少因注射吸毒传播丙肝的机会。做好个人防护,不共用剃须刀和牙刷。避免到消毒情况不明的小诊所、美容店进行侵入性诊疗、美容、纹身等。

(3)合理安全用血可有效控制丙肝病毒传播风险。

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使用通过严格丙肝筛查的血液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感染丙肝病毒的风险。提倡合理用血,避免不必要输血和使用血制品。

(4)拒绝不安全性行为,做好自身防护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卖淫嫖娼、聚众淫乱等活动是丙肝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多性伴且没有保护的性行为可大大增加感染与传播丙肝的风险。坚持每次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可有效预防丙肝经性途径传播。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安全套,按照说明书正确全程使用,不能重复使用。

(5)感染丙肝的妇女应及时治疗,治愈前应避免怀孕。

感染丙肝病毒的妇女应及时治疗,治愈前应避免怀孕。确诊感染丙肝病毒的孕妇,临床上应避免侵入性操作,尽量缩短产程,分娩时减少会阴侧切、胎膜早破等手术操作,尽量减少和避免新生儿暴露感染的机会。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乳头有破损时,应避免母乳喂养。


微信图片_20240227082155.png


3.检测与治疗


(1)丙肝患者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及早检测是发现丙肝病人的唯一方法。

丙肝患者没有特殊的外部体貌特征,无法从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丙肝病毒,只能通过血液检测主动发现。建议40岁以上人群主动进行丙肝检测,健康体检和婚前医学检查时主动进行丙肝检测。有易感染丙肝病毒危险行为或怀疑自己感染丙肝病毒,应及时主动到医疗卫生机构检测和确诊。

(2)丙肝可以治愈。

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95%以上的丙肝患者可以完全治愈。及早治愈丙肝,就可以避免由慢性丙肝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还可以防止丙肝进一步传播给他人。国家已将部分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需要病人负担的比例很小。


微信图片_20240227082159.png


4.责任与义务


(1)与丙肝患者的日常接触不会被感染,不要歧视丙肝患者。

丙肝病毒离开人体体液后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丙肝。

·共用餐饮具、电话机、卧具、马桶、游泳池、浴池等不会传播丙肝。

·咳嗽和打喷嚏不会传播丙肝。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丙肝患者。

(2)预防丙肝需要每个人、每个家庭和全社会的参与。

丙肝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防治丙肝,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每个人都是丙肝易感染人群,也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学习和掌握预防丙肝基本知识,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高风险行为,积极参加到丙肝防控中来,并把了解到的知识传播给他人。国家和社会应当关心、帮助丙肝患者,使其得到及时救治。预防丙肝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微信图片_20240227082205.png


(信息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中心)


微信图片_20240227082131.png




            上一篇:消防安全科普材料  
            下一篇:【世界防治麻风病日】麻风病防治科普知识 
复制地址  打印本页     

  • 版权所有: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Email: baojicdc@163.com   疫情专报电话:0917-3361329(工作时间8小时内) 0917-3366885(节假日及8小时外)
  • 陕ICP备16015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