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 | 国家疾控局 | 陕西省卫健委 | 宝鸡市卫健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无标题文档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二十大精神学习教育 > 国家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

国家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成效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编辑:佚名 作者:佚名 点击数:1662 更新时间:2022-06-17 16:42:46   

image.png


2022年6月17日(星期五)上午10时,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


 image.png


 一、就重大疾病防控工作进展与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雷正龙指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体系建设、策略措施,重大疾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制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精神卫生法》、《疫苗管理法》等法律和《艾滋病防治条例》、《血吸虫病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印发艾滋病、结核病、地方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发布实施防控类标准百余项。建立国务院防治重大疾病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极大提高了疾病防控工作法制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二是筑牢严密的公共卫生监测网。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国家级疾控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建成了全球最大、横向倒边、纵向到底的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点地方病和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覆盖到全国所有乡镇,以近视为主的学生常见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体系日趋完善。三是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控成效显著。全国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稳中有降,做好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艾滋病病死率、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论证,所有血吸虫病流行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重点地方病区县总体控制,消除率达到99.9%四是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工作稳步推进。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县,覆盖率超过97%,建成488个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1年的15.3%。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覆盖到全国所有的区县,2021年底,在册的患者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2%五是统筹推进疾控系统健康扶贫工作。启动实施凉山州艾滋病防治与健康脱贫攻坚第一阶段行动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攻坚第二阶段行动。凉山州艾滋病治疗覆盖率从41.1%提升到94.8%,新发感染率从0.064%下降到0.02%。指导贫困地区实施结核病、包虫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地方病综合防控三年攻坚行动,提高了健康扶贫的精准性和防控成效。六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派出公共卫生专家赴西非支援抗击埃博拉疫情,同许多国家、地区、国际组织分享抗疫经验,共建中国智慧和力量,实现传染病从国内防控到参与全球合作的历史性跨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充分发挥党委和政府的作用,以规划和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强部门协作,加大社会动员,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见效,开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二、就疾控体系能力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雷正龙指出,目前,全国有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中心,这四级疾控中心总共有3376家,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5.8万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各级疾控机构的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一是疫情监测及时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近两年来,通过中央转移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新冠等传染病的监测范围。二是实验室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我们国家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实验室检测网络,各级实验室分工协作,共同完成检测任务。总体来说,疾控机构的实验室检测水平不断提高。从国家层面,中国疾控中心现在有流感、脊髓灰质炎、麻疹、乙脑四个世界卫生组织的参比实验室。三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各地开展培训,结合多年防控实践,我们现在的流调能力、处置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成功。

 

image.png

 

三、就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建设与运行情况,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指出,非典之后,2004年我们国家建设了一套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同年上线运行,到现在这套系统已经安全稳定运行了18年。多年来,这套系统有效的运行,使我们有效降低了传染病的漏报,显著提高了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这个系统及时性从诊断到报告,时间间隔已经降到了4个小时,报告效率是非常高的,报告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改善。这个系统及时侦测传染病暴发信号,来指导各级疾控机构对各种各样疫情暴发进行调查处置,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及时完整和相对来说比较高质量的数据收集,也非常有利于我们实时监控传染病的任何变化和它的发展趋势。这对我们控制传染病起到很大的信息支撑作用。这一系统现在已经覆盖了全国几乎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使用这个系统来开展传染病的报告、监控和数据分析研判的工作人员用户已经有了35万户。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们又进一步强化了医疗机构对新冠病例的报告工作,因为我们需要快速发现和快速控制输入病例引发的暴发疫情,对它的报告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套系统在报告新冠病例的基础上,去年大家知道又扩大到了“逢阳必报”,就是有任何的核酸检测阳性结果,由检测机构立即上网报告,也有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及时开展密接追踪,病例的管控、密接的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的实施。网络直报系统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追踪、流调溯源、疫情研判、大数据比对分析、健康码应用都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数据支撑。


 image.png

 

四、就免疫规划工作成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免疫规划是我国卫生事业成效最为显著、影响最为广泛的工作之一,我国当前实行的免疫规划制度,由政府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已达到15种,覆盖人群以0-6岁儿童为主。免疫规划政策的实施,对于传染病的发生,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接种疫苗,保障健康的观念可以说深入人心。通过多年努力,我国免疫规划工作成效显著。一是政府重视,保障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投入每年已超过40亿,2012年以来,多次安排资金用于疫情应急处置、冷链建设、监测能力提升等专项工作。二是完善法规,依法实施免疫规划。2019年出台了全球首部《疫苗管理法》,制定修订《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文件,全面构建了疫苗和预防接种的管理制度。三是健全体系,服务能力日臻完善。建立了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免疫规划监测管理体系和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服务网络。目前,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加强监测,工作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国家和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平台的对接和数据交换,实现各省级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和全国疫苗追溯协同平台的对接。五是科学防治,疾病控制成效显著。2000年以来,我国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2012年我国实现了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目标,2014年我国提前实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目前,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


 image.png

 

五、就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过去十年,我们国家精神卫生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精神卫生工作纳入了法治化轨道。20135月份,中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从法律层面对社会、政府还有每个公民关于精神卫生相关工作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规定,也为很多部门之间的协作,还有全社会关注这个问题奠定了法律基础。第二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2016年,多个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指导意见》,主要是加强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让全社会重视这个问题。我们重视了,我们认识到了,我们就能找到解决办法,这些问题可能就能解决。所以在2021年底,也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从国家层面来统筹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还有一个,我们国家开展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服务工作,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一个登记报告制度,到2021年底,也就是去年,全国在数据库里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很多重性的患者都得到了帮助和管理,在册患者的规范管理率现在达到92%,也就是90%以上的患者都得到了照顾、治疗。第三个方面,国家卫健委还有国家各部门重视以后,要重点加强重点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建设。过去很多县市精神卫生科很少,甚至没有精神科医生,现在我们很多医院都能提供精神卫生服务,一个是建立精神专科医院,第二个是综合医院建立精神科,综合医院有内外、妇、儿科,但应该也有精神科,给那些有心理精神需求的患者提供服务。所以在《“十四五”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当中,对我们的基层,对我们的综合医院建立精神科提供了支持。目前,全国有精神卫生医疗服务机构5936家,跟2010年相比,增加了205%。还有全国精神科医生,执业注册医生有5万多人,和十年前相比增加了144%,这个增加也是很多。我们知道培养一个医生不容易,培养一个训练有素的精神科医生更难。所以过去十年,在这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工作。第四个方面,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服务的试点。这个试点从2015年开始,围绕建立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等进行试点,希望全社会来关注精神健康的问题,对重性精神病患者有人管、有人照顾,由国家或者政府部门提供治疗,很多是免费治疗。过去十年全国有1180多个区县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我们很多患者在家就能够得到康复,甚至能够回归社会,回归工作,回归到正常。


image.png

 

六、就肺结核防治工作,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徐斌指出,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结核病俗称“痨病”,“致富十年功,痨病一场空”。四川作为结核病防治人口大省,发病人数多,耐药突出。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总体要求,四川从“十二五”开始大力推进相关工作。首先,从预防耐药做起。在结核病患者发现、治疗和管理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防治工作质量,患者的成功治疗率始终维持在90%以上,有效预防耐药的产生。二是从快速检出做起。加大了结核病耐药监测和筛查力度。“十三五”以来,共投入资金3500多万元提升检测能力,目前全省100%的市(州)和99%以上的县(市、区)都具备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力,结核病患者的病原学诊断和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显著提升,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症状筛查率达99%以上。诊断时间由原来的6-8周缩短到现在的3-4小时,最大限度早期发现患者并纳入治疗。三是从降低患者的负担做起,将耐药结核病纳入扶贫专项救治的疾病。药品贝达喹啉、德拉马尼琼纳入医保单行支付管理,进一步探索基本医保、重大公卫项目和基本公共卫生有效衔接。同时,部分地区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大大提高了患者完成治疗的依从性。举例说,宜宾市翠屏区吴某某,202012月诊断为利福平耐药,规范治疗18个月后治愈,治疗费用近18.4万元,享受政策后,每年报销13.8万元,最终个人支付仅4.5万余元,显著降低了患者负担。

七、就慢性病防控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慢性病是常见病,是影响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主要疾病。在过去十年,我们在推进慢性病的综合防控方面,累计建成了488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千余个省级示范区,各级地区政府对于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多部门在环境整治、烟草控制、身体活动促进、医疗保障救助等方面联合行动,将慢性病防控工作和当地的社会、文化建设相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支持性环境,引领各地工作创新和发展。在危险因素控制方面,我们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全国已有97%的县区积极参与到这项行动中,累计建设健康社区、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8.7万个。广泛倡导“健康一二一”、“三减三健”等健康理念,“日行万步,吃动平衡”“管住嘴、迈开腿”等健康口号深入人心,广大群众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意识和能力显著提升。在慢性病的早防早筛早诊早治方面,我们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目前每年向400多万高发地区居民提供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早期筛查干预惠民服务,促进慢性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愈后和生存治疗水平。每年我们还为1600多万的适龄儿童免费开展口腔检查、窝沟封闭和局部用氟,保护孩子们的口腔健康。强化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健康管理服务,有效预防心梗、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在疾病监测和数据支持方面,我国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的监测体系不断完善,实现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以及变化趋势的动态监测。每五年向全社会发布全国居民的营养和慢性病状况报告,为国家及时调整完善防控策略提供循证支持。十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慢性病防控模式,慢性病防控工作经历了从点的突破到系统提升的发展历程,我们将在社会各界支持下,继续积极有效应对慢性病带来的挑战。

八、就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将发生在30到70岁的死亡定义为“过早死亡”,过早死亡率是指每个人在30到70岁之间死亡的概率。之所以要关注过早死亡,是因为30到70岁的人群是社会重要的劳动力人群,劳动力人口的过早死亡,会极大影响社会生产力的水平,阻碍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慢性病是导致人群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水平是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慢性病预防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体现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管理等各方面成效的综合性指标。从2016年我国颁布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开始,“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已经成为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重要发展指标。2021年,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这四类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15.3%,这意味着每个人在30到70岁之间死于四类重大慢性病的可能性为15.3%。与2015年18.5%相比,下降超过了3个百分点,降幅达到了17.3%,这个年均降幅接近全球平均降幅的3倍。我国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低于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但仍高于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我们将继续以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为核心指标,积极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康、管整体融合发展,不断减少因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

九、就传染病发病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雷正龙指出,2012年,中国内地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总共报告3216932例,报告的发病率是238.68/10万。到了2021年,27种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是2711785例,报告发病率是192.58/10万。所以,2021年相比2012年下降了19.3%。其中几类传染病,我给大家归归类,一个是肠道传染病,2021年报告的发病率为7.42/10万,较2012年下降67.9%。呼吸道传染病,2021年报告发病率是48.18/10万,较2012年下降35.6%。呼吸道传染病大家印象很深了,我举个例子,以前常见的儿童发热出疹疾病,就是麻疹,现在降到非常低的水平,2021年我国的发病率是0.039/10万,现在很少见了。还有血源及性传染性疾病,2021年报告发病率为131.03/10万,较2012年下降3.7%。但是我跟大家想谈的是,传染病防控率的下降跟传染病防控的落地落实有关,一旦防控措施一放松,那就可能反弹。我有时候想就像个盖子,底下一锅开水,上面是个盖,按不紧,开水的蒸汽有可能把盖给翻开,所以我希望大家还是要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们,把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压实到位。

十、就疫情防控心理干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出,近十年来,我们国家对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建章立制的过程,现在国家有《精神卫生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这些法律和制度都规定了对突发事件开展心理救援的工作,也包括新冠肺炎发生以后,我们的社会还有民众心理健康的预防干预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后,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还有多个部门发布了针对新冠肺炎患者、隔离人员等人群的心理疏导工作方案8个。各个地市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上海、江苏专门针对精神卫生工作制定了地方的一些条例。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社会、对人类,甚至对大部分的国家很多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一周年的时候发布了报告,认为新冠肺炎在心理方面的影响持续时间至少是十年、二十年以上,十年、二十年的时间都可能面临着全球很多人应激后的焦虑、应激后的抑郁、应激后的社会交往的问题。特别是对我们青少年,因为长期缺少同伴的交流,有可能面临着他将来成人的时候社会交往方面的不协调甚至有一些缺陷。世卫组织也发布报告,新冠肺炎疫情一年以后,全球的焦虑症增加了七到九千万,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五到六千万,失眠障碍的患者增加一个亿以上,这是全球的数据。这也说明世卫组织对这方面很重视。我们国家在这方面早早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在疫情之后,我们国家专门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心理服务队伍,另外全国建立了很多热线平台和电话,以公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精神卫生防治机构为主,设立了心理援助热线有660多条。心理援助的热线和心理慰藉干预的电话看似很简单,但是有些心理或者应急问题,通过这个电话很多人也是能够得到缓解的。我们也希望媒体的朋友,让大家来认识到这个问题,及时去求助,及时寻求帮助,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所以我们建议,对疫情以后隔离的人、封控的人和在家的人,或者暂时缺少社会交往的人,除了疫情防控减少感染以外,也要保证我们心理的健康。关于心理健康维持的常识,专业人员给的建议就是规律的生活、规律的休息、规律的锻炼,即使封控在家,也要按时起床、按时吃饭、按时休息,不要熬夜,这是最简单的维持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基本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有问题,就要寻求帮助,我们很多情况是不知道不寻求帮助,如果寻求专业的帮助,70%——80%就可以得到解决。最重要的是,我们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出现问题了,也不去寻求帮助,时间长了会留下一些问题。我们刚才说这种简单的帮助,朋友、亲戚、家人,自己的老师、同事,能帮助我们缓解一些心理问题。最后一条就是我们到专业机构去寻找帮助,大部分人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些问题,减少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长期的影响。

十一、就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指出,乙肝、丙肝这种病毒性肝炎是我们国家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乙肝和丙肝都是经血传播的,为了有效的控制乙肝和丙肝的经血传播,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断强化医疗卫生机构院内感染防控,全面落实采供血机构血液乙肝、丙肝病毒的筛查监测。这两种肝炎的经血和经医源性感染所致的新发感染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另外,母婴传播是我们国家乙肝新发感染和慢性感染流行率高很重要的原因。大家知道,在生命越早期感染乙肝,它变成长期甚至终身的慢性乙肝感染状态的风险是越高的。所以对于乙肝的预防,母婴阻断传播是我们一个工作中心。母婴阻断传播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普遍接种。在我们国家除了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以外,我们进一步强化阻断效果,又实施了孕妇乙肝筛查和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除了乙肝疫苗接种以外,又增加了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这几个措施持续的实施落实,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这几个指标都非常高,乙肝疫苗新生儿的接种率,孕妇乙肝筛查率和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注射率,都几乎接近百分之百,都是99%点几,非常高,当然效果也显现出来非常好。大家可以看2008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它的乙肝表面抗原感染率,就是流行率已经降到非常低的水平。2014年我们有一次全国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在这个时候,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就已经降到0.32%。只要我们坚持乙肝母婴阻断措施不放松,保持高质量的实施,相信我们国家乙肝感染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过去我们“乙肝大国”的帽子是可以摘掉的。我们的乙肝防控成效非常显著,在国际上也是走的比较靠前列的,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国家提前实现了乙肝控制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还对中国政府颁了奖,来表彰我们国家在乙肝防控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另外,随着抗乙肝病毒和抗丙肝病毒治疗药物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和新的有效的治疗药物的出现,现在丙肝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病毒性疾病。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也显著改善,特别是很好解决了它的耐药问题。为了降低由慢性乙肝和丙肝感染所感染的肝硬化和肝癌的危害,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新型抗病毒治疗药物,就是乙肝和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的研发、注册、上市、价格谈判,将很多新药都纳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药品目录,彻底改变了没有新药可用和药品价格昂贵的局面,药物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得到了极大改善。近期,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医保局等9部门印发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具体行动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未来的重点,一方面阻断新发感染,这已经很多措施,包括乙肝疫苗接种,包括院感防控,包括血液安全,都可以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我们国家有大量乙肝和丙肝慢性感染者存在,这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进一步消除乙肝慢性感染最后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危害,药物治疗成了非常关键的措施,检测发现感染者,对他们提供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最终可以极大的降低这两个疾病的慢性感染所造成的健康和生命的危害,我们坚持做,一定会见到更好的效果。

十二、就消除疟疾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副局长雷正龙指出,疟疾曾是我国危害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流行历史。上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有1829个疟疾流行区县,每年发病人数最高达到三千万,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们采取了病例和媒介监测、及时发现和治疗病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措施。我国疟疾防控经历了重点调查与防治、控制严重流行、降低发病率、巩固防控成果四个阶段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到了2010年以后,我们制定了《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年)》,细化了工作方案,提出了“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的策略和“1-3-7”工作规范,“1”是病例诊断后1日内报告,“3”是3天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调查,“7”是7天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2016年,我国报告的最后一例本地病例在云南。2017年以后,我国再无本土原发感染疟疾病例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我国2020年实现了消除疟疾的目标,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派专家来我国开展现场评估,实地考察了云南、海南、安徽、湖北等地,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我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消除疟疾终结了疟疾在我国流行肆虐数千年的历史,是几代人几十年艰苦奋斗和科学防治的成果,消除疟疾是我国按照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开展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行动,在中国公共卫生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我国消除疟疾也极大地提振了全球消除疟疾的信心和勇气。疟疾依然是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20年全球仍有80多个国家或地区报告2.41亿例疟疾病例。我国每年依然有输入病例,甚至还出现个别死亡病例。随着国际交往、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疟疾输入风险一直存在,所以我们的防控措施不能放松,我们将继续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措施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

 



            上一篇:国家权威发布:事关党的十八大以来卫生健康信息化工作进展与成效  
            下一篇:市疾控中心深入学习贯彻“两会”精神 
复制地址  打印本页     

  • 版权所有: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Email: baojicdc@163.com   疫情专报电话:0917-3361329(工作时间8小时内) 0917-3366885(节假日及8小时外)
  • 陕ICP备160152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