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雨水节气后
本以为要暖和起来了
没想到天气却不按常理出牌
忽冷忽热
让脱减衣物的人猝不及防
身体很容易被倒春寒袭击!
什么是“倒春寒”?
倒春寒是一种反常的天气现象,指的是春季气温回升后,由于冷空气的侵入或其他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温突然下降,出现比往年同一时期更冷的天气。
春季日夜温差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天气变化较多。
在这春寒料峭的季节里,最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风湿疾病这三种疾病!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倒春寒”天气中,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致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了血栓的形成。
同时由于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
中风发生时往往都有一些早期征兆,如有黑蒙现象的短暂性视力障碍,常常哈欠连绵等。
凡是出现这些征兆者,都必须引起重视,及早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必要时再做脑血管造影。
建议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防治方法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注意保暖,防止出现栓塞。
其次锻炼的时候应注意,不要突然的大幅度锻炼,很可能会引起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
最好能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戒烟限酒,作息规律。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海产品、瘦肉、禽肉、奶类及其制品等,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控制血脂和血压。
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初春温暖的气温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跃,天气突然变冷容易引起人体受凉,呼吸道局部温度也随之降低,抵抗力减弱,病毒或细菌极易入侵,原来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细菌也会趁机捣乱,很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
建议
天气寒冷,夜晚居室当门窗紧闭,以防睡梦中被寒风所袭,但不可整天关门闭户,白天需适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这样就使各种病菌失去滋生的条件。
如何预防风湿类疾病?
风湿病的致残率比较高,但是如果早点防治,就可以控制其发展甚至是治愈。
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
建议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是生产劳动,比如保健体操、太极、散步等,对身体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要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重点注意保暖。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劳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不要在精神方面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防“倒春寒”攻略
招数一
春捂
不要以为气温暂时升高就可以马上脱掉冬装,昼夜温差大,早晚更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的保暖。
招数二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因为早上气温低、雾气重、粉尘多,雾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锻炼时由于呼吸量增加,肺内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害物质。
春季适合锻炼的最佳时间主要包括早晨日出之后和傍晚17时—19时。早晨运动可以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而傍晚时分则适合放松和恢复。
招数三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肥胖者要加强锻炼;不抽烟不酗酒,少吃油炸食品,多喝水,有助于保持体内血流通畅,还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招数四
做好自我保健
对于那些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要做好自我保健工作,一旦有长期胃痛、胸闷、头疼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招数五
家长需警惕小儿感冒
让孩子加大在阳光下的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合理膳食,增加机体免疫力。
被褥、衣服要勤晒,室内经常通风除尘,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
招数六
多吃芹菜等食品
“倒春寒”时,可在饮食上增加大蒜、洋葱、芹菜等辛香食物,这些食物有疏风散寒之效,能够帮助人体杀菌防病,在预防伤寒感冒、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疾病时发挥一定作用。
(文中图片来源于转载文章,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